学界概览

学术会议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概览 » 学术会议

中心主办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的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8-10-30

中心高山教授致开幕词

       2018年10月12-14日,由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的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美国纽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瑞士洛桑大学、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匈牙利维格纳物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心高山教授做报告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量子力学的本体论问题”展开讨论,分为四个单元共17个主题报告。12日上午8点30分,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高山教授向各位前来参会的国内外专家致欢迎词,并以题为“波函数的粒子本体论解释”(A Particle O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ve Function)的主题报告拉开了本次会议的帷幕。该报告主要阐释了其英文专著《波函数的意义——量子力学的本体论探寻》(The meaning of the wave function--In search of the ontology of quantum mechanics,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中关于“波函数实在论”的基本论点。在报告中,高山教授提出了一种解决波函数实在性问题的“粒子随机非连续运动”方案,并借助量子力学的自发坍缩解释对该方案进行了论证,由此来为微观和宏观世界的物体运动提供一个统一的图像。围绕“粒子随机非连续运动”这一具体解决方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Peter Lewis教授、匈牙利维格纳物理研究中心的Lajos Diósi教授及瑞士洛桑大学的Michael Esfeld教授分别做了很有针对性的主题报告,其中Lewis教授主要讨论了“随机非连续运动”与埃弗雷特解释相结合的可能性;Diósi教授将该方案与其他相近的坍缩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优势和需要面对的问题;Esfeld教授则探讨了粒子运动和波函数的关系,认为如果要将波函数看作是本体的话,那么我们指的就应该是一个全局的波函数,它描绘的是整个宇宙中所有粒子的整体随机非连续运动状态。

  除了“波函数的粒子本体论”这个具体论题外,英国剑桥大学的Adrian Kent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Lev Vaidman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Steve Adler教授、美国纽约大学的Tim Maudlin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Dean Rickles教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的Angelo Bassi教授、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Valia Allori教授、清华大学的龙桂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寇谡鹏教授、苏州大学的李继堂教授等量子力学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以波函数的实在性、保护性性测量、量子力学的坍缩解释等为主题的大会报告。

Angelo Bassi教授做报告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就量子力学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并探讨和交流了量子力学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这些讨论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量子力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思路。本次会议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物理学哲学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促进了我国科学哲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山西大学哲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与会代表合影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