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研究生

中心举行2021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会

时间:2021-06-04

根据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和中心教学工作进度安排,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于5月28组织了2021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本次答辩分三组举行,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肖显静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李红教授,成员有山西大学魏屹东教授、尤洋教授、王姝彦教授、赵斌教授,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有申一涵、宋文婷、李夏冰、杨晓坡、苏圆娟、梁芸、马健、王孝清、张玉帅9人。

4acfc1ea3bb74cf3a3ef0a842d495de2.jpg

1.申一涵,2015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王姝彦教授,论文题目是《认知整合问题研究》。论文聚焦4E认知、文化濡化和预测加工的研究成果,以对认知科学的历史和理论的系统梳理为基础,从分布式认知进路、延展认知进路、文化进路以及预测加工趋向等五个部分进行阐述,涉及了认知科学领域内主要的理论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建树,对不同思潮的历史关系给出了清晰的阐明,最后尝试通过文化进化的角度对认知整合问题提供自己的解读,并提出预测加工与非功能性文化濡化整合的观点。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引证规范,结论可信,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3ef67605e8a24b419e8be34a685ec936.jpg

2.宋文婷,2015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贺天平教授,论文题目是《科学哲学视域下的大数据问题研究》。论文厘清了大数据一词的概念内涵,围绕大数据中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展开论证;在当代复杂性科学语境中对大数据的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融合进行考察;通过强调大数据思维的本质实则为与线性思维相对立的非线性思维,为大数据新范式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提出在数据系统中从多元视角来探讨大数据的实在本质,所建构的多元融合的大数据哲学分析体系,有助于形成对大数据经验、技术等层面的哲学认识。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析严谨,结论可信,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203b45ea5de04a7188278bd7dd1754fe.jpg

3.李夏冰,2017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论文题目是《意识问题的模型化研究进路——对当代意识模型的哲学考察》,该文从意识模型入手来讨论意识问题,以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从而实现哲学与科学的接轨。通过对当代意识模型的哲学考察,致力于寻求解决意识问题的最佳解释模型,认知神经科学的推动及意识模型进路的方法立场为意识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及可行性支持。论文对比分析了各种意识模型,在阐述其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多学科、多模型综合是解决“解释鸿沟”的可行路径,并重点分析意识的CODAM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意识与自由意志的关系及意识模型进路下对自由意志的切入,并全面论述了当代意识模型研究的意义。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论证严谨,逻辑严密,行文规范,思路清晰,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9656205d9fe54871a612d097358e4ca6.jpg

4.杨晓坡,2013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盛佃清教授,论文题目是《分类学的哲学问题研究》。该文从生物学哲学、生态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三个视角对分类学相关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勾勒出一幅线索清晰、问题明确的分类学哲学研究图谱,其中重点关注了横向维度、纵向维度、分类学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该文结合分类学实践给出了物种概念、四维分类系统等解决方案。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严整,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引证翔实,论证充分,写作规范,富有创新性,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82794dfe8c324d438a4d7f1bc1f6f401.jpg

5. 苏圆娟,2018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魏屹东教授,论文题目是《认知涌现论研究》。论文从哲学的整体论、生物学的进化论和复杂科学的角度讨论了认知涌现论的思想基础;进而阐述了认知涌现论的含义、类型、特征;以心-物连续性原则、层级原则和语境依赖原则作为认知涌现论的工作假设,探析了认知涌现论的主要论题、解释机制等;用涌现论的方法重构认知科学中的意识问题,将案例分析和本质特征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综合的唯物主义的认知涌现论对邦格的意识涌现论进行补充和修正。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立意新颖,结构严谨,引证规范,内容充实,富有交叉学科融合创新性,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16627811e2ce4d689ba61b28e8930f2e.jpg

6.梁芸,2016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贺天平教授,论文题目是《哲学视域下的软计算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软计算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思想内核,洞悉软计算理论发展的历史图景,理解软计算的理论基础、计算特征及软化策略。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哲学视域考察软计算中的“意义建构”、“自主认知”以及“研究方法”问题,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分析软计算背后的哲学意蕴,揭示软计算带来的重大变革。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思路清晰,论证有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8da797ef4ece46cdb1861e714442a114.jpg

7.马健,2015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论文题目是《从逻辑论证到语境分析——语境论视域下的历史解释研究》。论文以当代历史解释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哲学争论为切入点,充分揭示了不同历史解释模型之间的理论关联,阐明了各种历史解释模型存在的问题。在详细考察科学哲学和历史哲学研究传统内在关联的基础上,论文以分析性的重塑和历史解释的转型为背景,经由对后实证主义历史解释模型和叙述解释模型之语境依赖性的反思与凝练,全面揭示出历史解释的语境性,明确提出历史解释的语境论进路。进而,论文对语境论历史解释模型的核心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也尝试对语境论如何规避相对主义并保证历史解释客观性提出了规范性的辩护。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立意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所涉知识背景宽广,富有创新性,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539cf138a4d84ea1a450249667bc8694.jpg

8.王孝清,2014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王姝彦教授,论文题目是《当代知觉哲学问题研究——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哲学的融合视域》。论文系统地梳理了知觉哲学研究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了当代知觉哲学研究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新的科学及哲学语境,采用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哲学的跨学科融合视域针对当代知觉哲学的六个核心争议及前沿性问题展开探讨,包括知觉的本质、知觉的真实性、无意识知觉、知觉的认知渗透性、知觉与行动的关系以及知觉的多通道等问题,并最终为各种争议性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路径。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该论文论题明确,逻辑分析严密,引证资料详实,研究方法可行,结论具有说服力,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111b67ca5ce34899a62817657eb5519f.jpg

9.张玉帅,2015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论文题目是《基于人格特质模型的美德实在性研究——从实证科学的视角》。论文基于道德研究自然化程度日益加深这一背景,全面分析了实证科学介入道德研究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合法性,同时指出自然化研究方式对传统伦理学所带来的困境。聚焦美德的实在性论题,以哲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为思想工具,心理学、神经科学的实证研究为论据,实践了一种以人格特质为线索,对美德实在性进行积极辩护的新策略,对美德的实在性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证明。并基于这一具体研究,阐发了自然化道德研究的价值与界限。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立义明确,论证思路清晰,文献引证翔实,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7975ce74619444c2be9dfa6c16537d67.jpg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