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

2012年中心主要学术论文摘要

时间:2013-01-08

     1.博弈论语义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郭贵春,刘伟伟
  【摘要】现代博弈论语义学在语义学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理论交叉特性。它以博弈活动作为语义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博弈思维与逻辑分析之间的有效关联,并通过策略性的交往选择活动为命题真值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所具有的独特认知模型和对话结构规则,赋予语言的解释和构造动态、相对化的研究视野。它在语义分析的形式规范性方面引入了语义博弈的心理事实研究,并将参与主体的作用和系统整体的语境思维纳入到语义分析的过程中。这使它与传统语义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为当代科学语义学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手段。
  2.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凸显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郭贵春
  【摘要】2012年,山西大学迎来了110周年华诞。这所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高等学府,站在一个新的高地,面对人力资源大国向强国转变、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面对提高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所有山大人的新期望,需要我们认真回答好山西大学的战略地位、战略特征、战略出路问题。
  3.英国语义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发展趋势(上)--从经验主义意义理论到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的演变路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1期,刘伟伟,郭贵春
  【摘要】英国语义学研究所具有的经验主义传统和科学理性思维在16世纪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传承和延续,并且结合不同时代的哲学主题和哲学取向呈现出各具差异的表征方式。从最早洛克在客观经验论基础上对于意义问题的揭示与提出到随后贝克莱和休谟从主观经验论的分析路径出发对语义学问题的持续关注,从19世纪斯宾塞和穆勒实证主义、经验论立场的捍卫与坚持到罗素、维特根斯坦和艾耶尔等人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主张的正式确立,英国语义学由此完成了从近代语义学研究向语义学现代性的历史转换。
  4.规范理论解释和休谟式随附性--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哲学动态,2012年第4期,李继堂,郭贵春
  【摘要】随着量子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成功,对规范理论进行解释成为物理学甚至形而上学的紧迫任务。美国科学哲学家希利在《规范实在——当代规范理论的概念基础》中,通过对各种规范理论的考察,认为三种关于规范势属性的观点中,非-局域规范势属性观最为成功,并把经典杨-米尔斯理论的非局域规范势属性观发展成整体解释,这样的解释对形而上学中休谟式随附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这个例子说明物理学的进步导致形而上学的进步。
  5.物理学规范理论基础的语境分析,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李继堂,郭贵春
  【摘要】规范理论是描述自然界中四种基本作用力的统一框架。如此统一的规范理论框架是如何来描述这些不同作用力的?这就是规范理论的基础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所谓“规范论证”。本文使用科学理论结构观中的“语境论理论观”来分析这一问题,尤其是规范论证中数学剩余结构跟物理经验之间的关系,试图指出:迷信规范对称性原理显得过于乐观,而完全否认局域规范对称性原理的物理内容又过于悲观;其实,局域规范对称性原理能够随附在物理经验上。
  6.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郭贵春
  【摘要】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来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进入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大学发展的质量应当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质量,是结构、规模、水平、效益协调发展的质量。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应围绕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学校发展整体部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校治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战略选择,使各个方面相互支撑,形成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新格局,凸显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7.量子逻辑与量子计算逻辑--语境视角下的"量子逻辑"辨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郭贵春,王凯宁
  【摘要】量子计算和量子逻辑分别是量子理论发展的两个方向,但是量子计算语境下的“量子计算逻辑”与量子逻辑语境下的“量子逻辑”这两个概念却极易让人混淆。文章首先探讨了量子逻辑与量子计算这两个量子理论发展的不同进路,进而对量子逻辑和量子计算逻辑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最后指出了“量子逻辑”哲学研究未来应关注的方向。
  8.两周时期中原与楚文化区宇宙思想比较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高策,丁宏
  【摘要】宇宙思想是关于宇宙的概念、本原、界限及其结构的思想,它是我国古代天文学思想的核心。文章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宇宙思想追根溯源,从先秦文献中寻找并比较两周时期中原和楚文化区先秦诸子宇宙思想的异同及其影响。
  9.语言与理解--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语言转向”及其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殷杰,何华
  【摘要】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语言转向”开始于《真理与方法》的第三部分。转向使其诠释学实现普遍化并可能成功应对招致的指责,即认为他的诠释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实用主义哲学阵营中罗蒂十分重视伽达默尔的哲学。麦克道尔的哲学明显有来自伽达默尔诠释学和语言观的启迪,由此形成了不同于笛卡儿传统的关于知识、心灵与世界关系方面问题的分析理路。这可以说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实用主义哲学有相似之处。
  10.中心法则的意义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郭贵春,杨维恒
  【摘要】理论远离经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就如何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理论方面,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不同层面的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之后,文章讨论了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局限性,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11.明末西方传华火器倍径技术应用及其影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冯震宇,高策
  【摘要】明末西方传华火器技术包含了很多方面,火器倍径技术是其核心技术之一。火器倍径技术在西方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最终依托传教士作为载体传播到了明朝,并深深地改变了明代的传统火器技术和知识,使得中国传统火器技术从明末开始走向现代化。《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完整的记载了西方传华火器倍径技术,并且在明末的军事实践中多有体现,对明末以后的火器技术也影响深远。
  12.力量、知识与智慧--论严复科学观的三重维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1期,赵云波,高策
  【摘要】中国科学近现代化的直接肇因在于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输入。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严复作为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并形成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的科学观内容,鲜明地表现出力量、知识与智慧三重维度。严复科学观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本土化实践起到了清扫观念障碍,奠定思想基础的作用。
  13.山西六郎庙壁画中的艺术特征与农业科技,文艺研究,2012年第4期,史宏蕾,高策
  【摘要】位于太原市区的六郎庙现名聚贤观,始建时间已无从考证,大殿脊搏题记重修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九月。戊子年全真教龙门派二十三代玄裔弟子张宗健道长募资重修,对六郎庙的三间硬山顶结构建筑进行修缮,为此保护了东西山墙上的明代寺观壁画。同时还修造其他殿堂、山门及钟鼓楼,遂整体命名为聚贤观。
  14.毒药还是良药?--中国古代寒食散探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4期,雷志华,高策
  【摘要】寒食散在我国历史上一度很流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趋之若鹜。寒食散的疗效难以控制,服食者中有绝处逢生的,也有命丧黄泉的。近现代学者对其多持批判否定态度。通过对寒食散所用矿物药进行分析,我们提出:寒食散中的紫石英是萤石(CaF2),而不是过去认为的水晶(SiO2),过量摄入它会引起氟中毒;寒食散既是“毒药”又是“良药”,原因在于矿物用药中所含的氟、砷等微量元素,适量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过量摄入则会造成中毒。
  15.诠释学视野下的现代科学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殷杰,杨秀菊
  【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种诠释学转向。希兰的科学诠释学力图从现象学-诠释学的角度对科学进行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通过对感知空间、科学研究过程等问题的分析,强调意义与价值的关联,倡导多元角度对待科学本身,开创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域,为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16.马丁•埃杰的科学诠释学思想,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殷杰,杨秀菊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与科学理论的构建越来越多地考虑到诠释学的因素,人们逐渐意识到具有现象学-诠释学背景的科学诠释学的基础地位。文章主要论述美国当代物理学家、哲学家马丁•埃杰科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阐明其自然科学的多重诠释观,通过与社会建构论的对照和批判,指明诠释学概念和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优于社会建构论及其他社会科学。尽管科学诠释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势必会对其发展作出莫大的贡献。
  17.分析传统中的意向性理论及其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王姝彦,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意向性问题的研究在分析哲学的境遇下取得了重大进展,语用论的以及言语行为论的意向性理论构成了后期语言哲学的重要论题,作为分析哲学新生力量的心灵哲学的崛起,又为意向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论域,形成了意向性研究的自然化和社会化两大认识取向。
  18.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贺天平
  【摘要】多世界解释是由量子力学“测量难题”出发,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提出的一种关于整个量子力学的解释理论。该理论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解释理论,而是多种解释理论的集合,包括相对态解释、德•维特理论、多视域解释、多心灵解释、多历史解释和多纤维理论等。多世界解释存在着共同的物理框架和哲学基础,每种解释在理论纲领和思想内核上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世界解释的理论贡献一是超越还原论,走向整体论;二是解构二元论,回到一元论;三是消解非决定论,坚持决定论。然而,在量子力学解释没有得到最终的确认之前,寻求量子力学在哲学上的合理解释仍然是一条艰辛而漫长之路。
  19.体面劳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贺天平,刘欣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体面劳动是一种有尊严的、和谐的劳动,是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劳动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维护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相关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关注。
  20.经验与理性:在量子诠释中的嬗变--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1期,贺天平,卫江
  【摘要】量子力学是20世纪非常重要且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导致了经验的支配地位的衰弱,量子力学诠释的演化凸显了理性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量子测量诠释中经验和理性嬗变的分析,为二者最终完美融合找到了一个对话平台,多世界解释将成为量子力学哲学研究的热点。
  21.索伯心理利他主义探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29卷第1期,王志芳,张汉静
  【摘要】利他主义的终极欲望是否存在,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艾利奥特.索伯从进化论的视角论证了心理利他主义假说的合理性,并倡导动机多元主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出发,阐述了心理利他主义动机是内外因共同影响而进化的产物。
  22.中日的科技与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张培富
  【摘要】2012年适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40周年,虽百年恩怨一直萦绕在两个民族之间,但两国从科技到人文的亦师亦生关系并未中断,且源远流长。
  23.宋代易学自然观视域下屯卦内在逻辑探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辛翀
  【摘要】阴阳成易的自然观理念,发展到宋代已成为贯穿整个诠易的灵魂和主线。宋代易学家们建立在阴阳二气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架构出阴阳各组成成分因素相互之间作用力的结构模式,并以此诠解和提揭六十四卦的微言大义。屯卦承接乾坤两卦而来,通过其六个爻而展示出物质形成起始层面之六个不同的阶段和过程,并基于阴阳二体相互作用和交合的情状,反映出相互连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六个不同作用状态。
  24.乾卦阴阳自然观思维模式探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辛翀
  【摘要】乾象所符示的天道运行之理,蕴涵于阴阳及其相互作用和关系之中。阴阳成易的自然观理念成为贯穿整个诠易过程的灵魂和主线,并以此诠解和提揭乾坤天地内在作用的思维逻辑。乾象突出地体现了阴阳内在逻辑关系的流变情况,彰示出刚阳性征由“潜”而息阳,通过“见”、“行”、“跃”、“飞”直至“亢”的六个渐进而转极的过程,把阴阳之间的结构和组成得以朗显,指出物质中的阴阳是流转变化的,不但能“元”,而且还能“亨”乃至“利”和“贞”。在这个系统有机体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作用关系,形成了天道运行的动态流行和演化模式,并反映出相互连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六个不同的作用状态。
  25.五台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毕晋锋
  【摘要】根据五台山旅游资源的现状、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及管理机制,可以建立一种驱动发展因素和持续发展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评估。未来五台山的文化旅游应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关系,重点从五个方面来优化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品质。
$$分页$$
  26.米勒意义心理说的本质特征,晋阳学刊,2012年第1期,魏屹东,宋绿华
  【摘要】米勒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出发,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路径探讨意义问题,对意义的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过程进行分析,形成了独特的意义心理说。意义心理说主张,意义作为心理建构的结构蕴涵于心理之中,并且以心理结构的组织方式呈现。这样的意义理论彰显了意义的认知特征。
  27.从可能性视角对分支简单性的探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1期,王志芳
  【摘要】分支系统学是一种建立在进化树分支模式基础上通过共同祖先为生物分类的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艾利奥特.索伯论证了可证伪性对分支系统学合理性辩护的不足之处,指出假说-推理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可能性的角度探讨了分支简单性与可能性的关系。
  28.对山西省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1期,毛正清
  【摘要】深入分析了山西省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环境、运作现状、投资现状,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山西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进行了探讨,为探索山西引导基金的运作思路和促进山西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9.山西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交易整合发展的模式探讨,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第3期,程瑞,杨翼龙
  【摘要】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农村旅游资源,并且可致力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电子商务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式,电子商务和旅游业具有天生的适应性,所以农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在此过程中,加入农产品交易的整合发展,那将是一条具有创新模式的、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这必将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0.水排在古代大型冶铁工程上的应用——以蒲津桥的冶铸实物为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B,第29卷第2期,71-76,丁宏,
  【摘要】唐代蒲津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大型冶铁工程的典范。水排,是我国东汉杜诗发明和推广的以水力为原动力的冶铁鼓风机械。唐代的水排已发展得比较完善,利用水排鼓风冶铁具有省时、省力等特点。通过对水排的演变、构造、鼓风效率以及蒲津桥水文条件、建造时间、建造规模等的综合研究,文章认为,唐代蒲津桥的建造应当使用了当时先进的鼓风设备——卧轮式水排。
  31.五台山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问题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毕晋锋
  【摘要】文章从和谐共生的概念入手,以哲学的视角解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从而进一步提出五台山构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总结出构建五台山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四点意义。
  32.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成文杰,张慧珍
  【摘要】费尔巴哈所谓的“人”只是感性直观意义上的“抽象的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论对人的抽象理解,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结合起来,最终在实践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科学人本学。
  3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其运行环境建设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4期,李岩
  【摘要】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在融资过程中由于缺乏传统的抵押物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于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意义重大。从知识产权质押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模式,并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行环境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环境,以取得对构建山西省融资环境的有益启示。
  34.上党地区古建筑中斗拱的发展演变研究,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樊萍萍
  【摘要】斗拱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它的发展演变可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演变的重要标志。文章就上党地区标志性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斗拱特征和发展演变进行了探析,理清了斗拱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斗拱的发展规律、功能演变及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影响。
  35.河曲坪头遗址F1的试复原,文物世界,2012年第2期,张登毅
  【摘要】坪头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其北高南低,背风向阳,东倚山丘,西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南北为流水冲沟。为了配合准朔铁路(内蒙古准格尔旗-山西朔州)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河曲县博物馆于2009年冬和2010年春夏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前后两次发掘出龙山时期白灰面房址5座,陶窑4座,墓葬1座,灰坑数个及大量陶、石、骨器。该遗址的发掘对晋西北地区龙山时期文化序列及史前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鉴于资料的珍贵性,山西省博物院对该遗址保存较好的F1进行了搬迁。
  36.智能电网“智”在何处,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2期,王砚泽
  【摘要】电气化是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智能电网的产生被认为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智能电网的概念、技术特点入手,对智能电网"智"在何处作出了科学的阐释。
  37.中外科技奖励监督与保障机制的比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6期,王凯宁
  【摘要】介绍了我国科技奖励的监督机构与监督办法,阐述了国外科研诚信与学术监督体系,比较了中外科技奖励监督与保障机制的异同,向我国科技部门提出通过完善学术监督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以保障科技奖励的公正与公平的建议。
  38.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作者著作权侵权行为分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董晓劼,李军纪
  【摘要】介绍了我国与科技论文发表相关的著作权概念,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对科技期刊著作权规定的差异,探讨了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和科技论文作者著作权的侵权现象,以利于引起我国科技论文出版中对编辑和作者著作权的重视。
  39.语境论的自然进化观,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魏屹东
  【摘要】语境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它的本体论是把自然看作有层次、有结构,并不断进化的复杂实体;认识论是经验的自然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与生物学特征有密切联系,而且也与心理学特征密切相关;方法论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境遇分析方法,主张事件的意义是在特定境遇中显现的,也就是特定语境决定特定事件的含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语境论的自然进化观。
  40.费泽尔认知规律及其哲学意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3期,魏屹东,薛平
  【摘要】关于认知的规律性,美国哲学家詹姆士•费泽尔给出了形式化的表达式。这些形式化的认知规律可以概括为心脑状态同一律、心灵状态因果律、心灵认知刺激反应律、心脑隐射同一律、脑认知刺激反应律和脑状态因果律。它们的内涵与不同形式反映了认知科学所蕴涵的哲学含义。
  41.“源流”、“体用”之辩——评严复对近代科学的认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6期,赵云波
  【摘要】中西交通中,近代科学逐步走入国人的视野。“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论经由部分具有开放精神的士人的阐发成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引进西学的理论,它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科学移植入中国的历程,具体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看法,但其理论的应时性也为它们最终嬗变为阻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埋下了伏笔。对此,严复基于对近代科学的切身体察与对中国科学发展的炙热关怀,对两种对待西学的观点进行了条剖缕析与批判,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他对近代科学的认识。
  42.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6期,李红,高丽
  【摘要】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43.科学史是连接科学与文化的桥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16日A08版,魏屹东
  【摘要】20世纪上半叶,当科学史作为独立性学科还在创建之时,该学科创始人、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就把科学史看做“人类文明史的核心和最主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科学史是弥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鸿沟的桥梁,是科学人性化唯一有效的途径,极力主张科学人文主义及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
  44.布鲁纳“牌色实验”与知觉模式预设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9日A08版,魏屹东,刘柏轩
  【摘要】布鲁纳(Jerome S.Bruner) 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并获得可观察的有效的实验结果,成为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先驱。1983年,布鲁纳及其实验小组曾做过一次关于牌色和牌花观察知觉的实验,这一实验深化了对人类知觉的认知。
  45.神经科学中的还原论:我们的心灵难以还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20日A08版,魏屹东,李艳芳
  【摘要】还原论也称还原主义,是一种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哲学观点,假定某一类事物能够用与它们同一的、更为基本的存在物或特性来解释。在不同学科或领域中,还原论有不同形式。
  46.原子的对称性语境分析及其意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4期,郭贵春,李龙
  【摘要】原子间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对称现象,与经典物理学中的部分现象相似。文章借助经典物理学中对称现象,通过上升域语言,扩展操作语言,将保持变换不变性的操作都归纳在对称操作之中,进入并推导原子物理学中的对称现象。然后通过语义分析,详细阐述了原子物理学中对称的内容与句法结构,从而把握其深刻内涵,最后指出语义分析在研究原子物理学中的现实意义。
  47.英国语义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发展趋势(下)——从自然语言语义分析到当代语义学系统方法论的理性建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4期,刘伟伟,郭贵春
  【摘要】英国的日常语言语义学把意义和真值理论的理解推向了语义学研究的外部,将其根植于动态、丰富的语用实践过程之中。20世纪上半期,各具不同形态语境内涵的自然语言语义分析取向开始迅速成长,而结构语义学则为自然语言语义分析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期,语义学研究与新兴的计算机科学、信息理论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交叉融合,从而使得英国语义学逐渐向科学的、结构性的和系统化的分析路径迅速前进,而语境论的酝酿与提出则为英国语义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48.阿尔福斯与当茹瓦猜想,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5期,冯晓华,高策
  【摘要】阿尔福斯是20世纪复分析领域的领军人物,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获得者。他的职业生涯从证明当茹瓦猜想(21年悬而未决)开始,这个猜想是他第一次出国游学苏黎世时首次接触到的,因为林德勒夫和奈旺林纳的原因,他很快熟悉相关核心知识,给出了猜想的完整证明。21岁的阿尔福斯因此一举成名,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多产而卓有成效的数学活动。
  49.卡拉比猜想及其证明,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1卷第2期,冯晓华,高策
  【摘要】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引出了许多重要结果,对于后来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文章依据原始文献,详细考察了卡拉比提出猜想,丘成桐解决卡拉比猜想的工作;同时讨论了卡拉比精想与凯勒,爱因斯坦度量的密切关系以及丘成桐和奥宾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工作。
  50.当代女性主义认识论问题研究,哲学研究,第8期,殷杰,尤洋
  【摘要】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向来都与价值和性别无涉,然而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种关注女性道德和政治地位的认识论出现在哲学中,这就是女性主义认识论。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产生跟社会领域中普遍进行的科学批判密切相关。这种批判之核心在于对传统认识论提出深刻质疑:既有从社会文化层面进行的外部批判,又有对科学本身进行的内部批判。
$$分页$$
  51.并行程序表征的语义发展趋势探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4期,殷杰,边旭兴
  【摘要】并行理论是解决串行理论瓶颈的途径,而表征是解决并行理论瓶颈的前提。文章在分析Ada语言、Occam语言、Petri网等主流并行程序语言的表征特征基础上,提出并行程序表征将以解决语义问题为发展趋势。
  52.科学诠释学初探(上),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殷杰, 杨秀菊
  【摘要】 诠释学作为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古老学科在近、现代的发展体现了理解、解释与应用的统一,并表现了向自然科学领域的进发。当前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科学教育的危机也促使人们寻求另一种出路来解决传统分析的科学哲学所带来的疑惑。传统实证主义把科学看成是与真理、事实相关的观点逐渐失去其说服力,自然科学的诠释学分析明确地体现了诠释学有助于理解科学发展与科学进步中令人困惑的问题,比如说高精尖技术的理解以及微观领域的解释问题,当然也包括在科学社会域面所起的作用。科学诠释学分析把人们从旧的科学观中解脱出来,复杂科学的涌现与科技飞速进步促使人们开始从诠释学视角获得可以正确理解科学的概念性工具,科学的诠释学应势而生。
  53.知识表征的概念图表理论,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安军, 杨烨阳
  【摘要】知识表征是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任何计算系统都需要有大量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不仅是对事实的罗列,而且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知识表征的主要目标就是将这个巨大的信息库结构化以使它能被一贯地表征从而能快速被计算机所识别应用。文章通过考察约翰.索瓦的概念图表理论,对人工智能表征的语义系统及其隐喻意义进行了揭示。
  54.意向内容的外在论解读及其理论意义,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王姝彦
  【摘要】 外在论的意向内容理论认为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于心理意向内容的确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外在的物理或社会环境都是构成意向内容的重要要素。这一主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说明了意向性的指向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恒久以来就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认识当中的某些传统的心灵观念,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对当代心灵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进一步为解决心-身-世界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启迪性的视域。
  55.数学语境及其特征,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刘 杰
  【摘要】 在语境论的视角下,研究数学就是研究数学语境。文章通过对数学语境的结构分析,阐释了数学语境的基本特征:1.数学语境是语形、语义、语用相互作用的统一有机体;2.数学语境是具有边界的;3.数学语境处于不断再语境化的过程中。这些特征表明,为数学的本质提供一种语境论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更多还原
  56.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尤洋
  【摘要】 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脑认知问题的哲学研究,它在系统反思和考察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的同时,为人类探索传统的心灵与大脑的关系问题指明了研究方向。文章对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的研究范式、关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认知神经科学哲学的发展建立在脑认知机制的哲学认识基础上,它的出现为人类解决长久以来的认识困境,为揭示心灵与大脑的关系提供了最合理和充分的认知理由,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和理论价值。 更多还原
  57.留学生与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张培富
  【摘要】 中国近代留学生作为中国近代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体系;中国近代留学生群体继续引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造就的新一代海归留学生把中国现代科学文化事业提升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平台;留学生群体对于中国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仍将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留学活动依然是中国未来科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58.110年的中西会通与纪念,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3期,张培富
  【摘要】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历经110年的风雨历程,山西大学秉承着“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文理并重,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凝聚了大批具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教授,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各类优秀专门人才,为兴民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59.《墨经》“兼”、“体”关系科学性考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4期,李毅忠,安军
  【摘要】《墨经》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兼”、“体”概念及其关系的科学性是学界论争的焦点之一。文章认为,“兼”、“体”关系与“区穴”、“尺”、“端”诸概念及“盈”、“撄”、“仳”、“次”、“间”、“坚白”等若干物体组合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各种组合,“兼”可分为“体”,“体”可合为“兼”而不破坏“体”的内部结构,这既是墨家对“石”构成的一种解释,也开启了坚白、同异的论争话题。
  60.当代时空实在论思想探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5期,程瑞
  【摘要】时空实在论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空实在论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到目前为止,所有时空实在论的方案都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些困境。要全面理解当代时空实在论,必须从其哲学和物理学渊源上进行分析。论文从时空的形而上学定位、物理学时空的理性化思考和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融合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时空实在论的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空实在论发展的四条原则。
  61.生物学哲学研究的历史沿革与展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4期,赵斌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生物学哲学研究兴起的原因分析,揭示了生物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形成的真正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生物学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历程,其中包括生物学哲学期刊情况以及各代主要研究者的情况;第三部分则主要涉及生物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包括生物学哲学研究子领域以及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对于未来生物学哲学研究进行了一番展望,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未来生物学哲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向进行了分析。通过这四个部分较为完整地呈现了生物学哲学研究的历史、性质、发展趋势。
  62.退相干理论视野下的量子力学解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5期,赵丹
  【摘要】文章在退相干理论视野下,分别审视了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哥本哈根解释、相对态解释和玻姆解释,分析了这些解释体系从退相干理论中获得的新的内容或意义,以期进一步深刻理解量子测量问题和量子力学的解释体系。
  63.语境与丘奇-图灵论题意义的演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5期,王凯宁
  【摘要】丘奇-图灵论题是一个关于计算的基本假设。文章主要探讨了三种不同语境下丘奇-图灵论题的形式和意义,指出人们对计算的认识是随语境转换而变化的,将计算视为信息处理的过程,利用自然系统的演化来实现计算,是未来计算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64.表征概念的起源、理论演变及本质特征,哲学分析,第3卷第3期,魏屹东
  【摘要】表征是心灵呈现客体和知识的方式。心灵作为表征者,通过感觉、感知、意象等把它之外的客体以命题、公式、图像等方式呈现于心中,然后以文字、符号形式表达出来形成知识。古代哲学家把表征分为感觉表征、内在表征和概念表征。心灵哲学家关于表征的观点有纯的、强的和弱的表征主义,窄内容与宽内容的表征主义,还原与非还原表征主义,显在和潜在表征主义。在人工智能中,表征是关于知识的表达,它是数据结构和解释程序的联合,能够引起知识行为。命题态度、感受性是具有表征特性的心理现象,它们具有意向内容。表征表现出承载性、语义性、意向性、解释性和中介性特征。
  65.从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看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态势,情报科学,第30卷第6期,王保红,魏屹东
  【摘要】首先选取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等设置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通过对照表直观展示了所含的自然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结构的差异。其次选取国内外所使用的几个重要的,如ISI科学网、中国知网、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爱思唯尔等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对其中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做了详细的探讨。在国家标准和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中自然科学学科类别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总体结构,并由此透视出现今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态势。
  66.认识的语境论蕴涵的五大问题,哲学动态,第4期,魏屹东
  【摘要】认识的语境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它主张“由特定知识语句表达的命题依赖于说出这个句子的语境”。具体地讲,由给定的知识语句如“S知道P”或“S不知道P”依赖于产生它们的语境,也即知识的形成与理解是语境依赖的。在某些语境中,S知道P,而在另一个语境中,S不知道P。这两个陈述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是正确的。语境不同,认识标准的高低程度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对话、行动就会产生争论或冲突。
  67.数学:一种人类学现象——后期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思想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4卷第5期,樊岳红,魏屹东
  【摘要】数学哲学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罗素的逻辑主义、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欧内斯特的社会建构主义等流派。在数学哲学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哲学家就是维特根斯坦。他的后期数学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维特根斯坦反对数学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仅仅是基于生活形式上的约定,是公共性质的。数学计算只不过是语言游戏活动,而语言游戏之所以能进行下去,是因为它是基于生活形式的一致性,这显然脱离不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68.意识的语境认知模型——兼评巴尔斯的意识理论,人文杂志,第4期,魏屹东,安晖
  【摘要】基于语境建立意识的解释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识研究的一种新趋向。巴尔斯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就是根据语境来探讨意识问题的。巴尔斯认为,语境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已经适应了的信息,它可以合理地解释意识的产生和消失,解决问题的心灵过程、自主控制、注意以及自我等心灵现象。全局工作空间的框架体系及其包含的认知模型揭示了语境分析在意识研究中的哲学意义。
  69.语境论的修正及其对怀疑论难题的解决,社会科学,第8期,魏屹东
  【摘要】认识的语境论在回应怀疑论难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修正的形式,包括以相对标准修正的语境论,以事实作为原因修正的语境论,以妥协方式修正的语境论,以证据修正的语境论,以预设修正的语境论。这些不同形式的语境论遇到了“斑马悖论”和摩尔主义的反驳,但语境论者认为这两个反驳不一定有效,正是它们忽视了语境的作用,才导致悖论的出现,要解决怀疑论难题,还得回到特定语境中去。
  70.证实原则与意义标准的语境解释,学术研究,第6期,魏屹东
  【摘要】实证原则和意义标准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核心主张。运用语境论重新审视实证原则和意义标准是科学哲学的重要任务。实证原则和意义标准一般经历了从独断论到语境论、从单一事实检验到事态语境判断、从经验检验到语用重建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思想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科学哲学家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欣巴哈、艾耶尔等人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语境论者
  71.知识确证问题与非语境论解决策略,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魏屹东
  【摘要】知识确证是认识论的一大难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语境论与非语境论如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长期争论。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的,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这些非语境论各自提出了对知识确证问题的解决策略。
  72.从建筑装饰风格看王家大院的人文意蕴,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4期,王金平,阎宇晶
  【摘要】王家大院是明清山西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人文环境。四合院是王家大院典型的平面形制,建筑结构以砖木结构为主。砖雕、木雕、石雕、彩画被作为主要的装饰手段,呈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通过分析王家大院的装饰题材与技术,展示了王家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品味,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揭示了山西民居建筑的技术和人文内涵。
  73.科学史研究视角的转移与当代社会学视角的选择,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8卷第10期,庞雪晨,杨小明
  【摘要】确定客观实在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一个基本前提。在科学史学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视角的变换,研究者们不断探讨着科学史研究当中具体对象的界定。20世纪科学史研究视角完成了由编年记述向实证主义转移,并由内史研究逐渐转向对科学活动外部整体情境的构建。当代以史蒂芬.夏平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供了一种精英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然而,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开辟日常生活、普通民众的研究视角,不拘于单一的研究视角。
  74.理性的多元呈现——巴什拉科学哲学思想探析,哲学研究,第8期,费多益
  【摘要】连续性增长通常被认为是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特点,然而在20世纪的法国哲学中,“知识进步与否”却构成了其主要的论题之一。其中,以柏格森、萨特为代表的意识哲学倡导连续、绵延和进步的历史主义;以康吉莱姆、斯特劳斯、福柯为代表的概念哲学则信奉间断、断裂的非历史主义,在他们看来,知识、概念与合理性的运动并非连续——它会有起伏、变化、停顿、跳跃、曲折和倒转。而对于后一种思潮,巴什拉无疑是其精神导师。
  75.论佛郎机在明代的本土化,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4卷第3期,冯震宇
  【摘要】佛郎机自明代正德年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仿造和改进过程。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军事技术家翁万达、赵士桢、戚继光对其进行了改进,创制了百出先锋炮、掣电铳和无敌大将军,使得佛郎机在明代实现了本土化。佛郎机的本土化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火器进行佛郎机式的改造形成的中型和大型火器,一种是佛郎机技术与鸟铳技术的结合形成的小型单兵火器。佛郎机广泛用于陆战和海战,成为明代对外对内战争倚重的利器,在红夷大炮引进之前一直是明朝最先进和重要的火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分页$$
  76.论现代科技手段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以DNA技术、金盾工程与天网工程的应用为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第22卷第10期,尚云杰
  【摘要】文章阐述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DNA技术、金盾工程与天网工程在侦破高科技犯罪领域中的应用,以期深化对在公安工作中应用新技术的认识。
  77.论智能电网“智”在何处,科学之友,第5期,王砚泽
  【摘要】电气化是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智能电网的产生被认为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智能电网的概念、技术特点入手,对智能电网“智”在何处作出了科学的阐释。
  78.山西民居建筑模式初探,工业设计,第2期,寇博伦,王金平
  【摘要】从空间、装饰、材料等角度对山西民居建筑的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地文化因素,对山西民居建筑模式的形成进行初步探究。
  79.探析实用理性下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工业设计,第2期,武熙钊,王金平
  【摘要】近年来对于我国民居建筑的研究有不断升温的趋势,而对我国民居研究也已展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中国自古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农业文明给中国人强烈的务实精神。实用理性表现在中国传统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和哲学精神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往往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质、性格和心理结构。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民居为载体,来分析中华民族这种实用理性精神在民居建筑上的表现。
  80.寻找基础,方法转向:科研伦理审查的本土化启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29卷第4期,邓蕊
  【摘要】当前中国的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面临着与西方不甚相同的困境:理论基础的缺失和实践方法的无序。通过分析儒家思想中“仁”“礼”“和”的关系,挖掘儒家在君子与德性、仁爱与礼制、制度与和谐方面的道德关怀与承诺,为解决伦理审查当前遇到的困境提供一种本土化的启示。
  81.中村聚落与民居形态浅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43卷第4期,王金平,阎宇晶
  【摘要】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的民居聚落是晋东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申家二十四院为例,从它的院落形制、建筑元素、空间组合特点、建筑装饰以及价值特色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晋东南地区聚落与民居的科技文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潞商实力雄厚,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潞商提供了最新的物质证据。
  82.中国数学史研究状况与趋势——基于2001-2010年数学史文献的计量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4卷第3期,张俊青,王保红
  【摘要】通过对2001-2010年数学史主流期刊文献的统计和分析,呈现出我国数学史研究在主题和内容、研究队伍及其区域分布、基金资助三个方面的情况,以揭示我国数学史研究的趋势和特征。
  83.21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多元维度与纵深向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第29卷第6期, 安军, 刘杰,程瑞, 赵丹,赵斌
  【摘要】2012年9月17至19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了“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围绕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两大核心问题——科学解释和科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延伸到与之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其他一般科学哲学问题领域,分四个单元展开了讨论,共有3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做大会报告。会议集中展示了一批本学科领域颇具代表性的最新成果,表明了当代科学哲学研究在多元维度和纵深向度两个方面的持续推进。
  84.生物学中的功能定义问题研究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5卷第6期, 赵斌
  【摘要】功能是生物学理论所依赖的概念基础,也是其学科异质性的源头。文章从生物学的功能定义入手,先介绍了病因学的、倾向性的以及关系的功能理论,再通过对几种功能评判标准的讨论,从而对这些理论的漏洞进行分析,进而引入一种模态的功能理论,并对这一功能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
  85.留学生化学家与中国近代科学价值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5卷第6期, 张培富, 贾林海
  【摘要】留学生化学家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化学家共同体,他们通过自己在体制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谱写了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化学文化发展的新篇章。留学生化学家所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是引领化学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价值观既表现在对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自身价值的认识,也表现在对科学的教育功能、科学家的道德观、科学救国论等方面的认识。
  86.个人同一性研究的过程性视角,哲学动态,第8期,费多益
  【摘要】自从1954年世界首例肾移植手术取得成功,器官移植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作为医学领域不断发展成熟的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全球累计约数百万人接受了各种类型的器官移植术),然而这一常规的医学过程却提出了一个自我认同的哲学问题,因为身体的部分缺失和替换意味着自我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身体中接纳了他者的器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或许正在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87.社会科学与贝叶斯方法,理论月刊,第12期,殷杰,赵雷
  【摘要】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由于对概率概念的不同解释,直接导致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原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客观主义概率解释对其方法论的局限性难以做出合理的辩护。贝叶斯方法采纳的是主观主义概念思想,这一方法完满解决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两个困境,其一是单个事件赋予概率值的问题,其二是研究主体主观性如何客观化的问题。贝叶斯方法之于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个可选择的视角、方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