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专家
所在位置: 首页 » 基地简介 » 专家学者 » 山大专家 » 兼职专家

刘大椿

时间:2020-07-05

刘大椿,男,江西于都人,1944年5月30日出生于贵州安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第一、二、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先在南昌五中任教,后任九江师专数学教师。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哲学系工作,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

刘大椿教授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领军学者,撰著和主编出版的著作、教材有60部,学术论文有160篇,学术贡献包括:(1)确定科学技术哲学的理论构架,重视学科前沿和普及。主要著作有《科学哲学》、《科学哲学通论》、《科学技术哲学导论》、《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等。(2)倡导和论述科学活动论。主要著作有《科学活动论》;《走向自为——社会科学的活动与方法》等。(3)提出互补方法论和创新方法论。主要著作有《互补方法论》;《范例研究:科学大师与创新方法》等。(4)深入开展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积极探讨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主要著作有《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等。(5)开拓科学与文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新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的撞击》;《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等。(6)对科技伦理的研究,特别是对环境思想研究的开拓。主要著作有《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环境问题——从中日比较与合作的观点看》、《环境思想研究——基于中日传统和现实的回应》等。(7)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交叉学科、创新方法研究的推进。主要工作有:自200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主编。2004-2007年主持完成首批教育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2008年至今担任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卓越科学家的工作与创新方法系列研究》课题负责人。

担任教授以来,刘大椿教授在教学科研方面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2008年因《从中心到边缘》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指导刘永谋的《福科主体哲学解构之旅》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因“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因《走近新科技丛书》(主编)并著《转型驱动力》获中国图书奖;2004年因“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年被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3年因《在真与善之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届二等奖;2003年指导段伟文的《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2年因《科学技术哲学导论》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1年因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指导孟建伟的《论科学的人文价值》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0年因《科学哲学》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因《走向自为》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首届二等奖;1995年因《科学技术哲学引论》(主编之一)获中国图书奖;1991年入选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